目前全世界總共有多少跨性別者正在接受荷爾蒙治療,是一個很難統計的數字。根據美國疾病管制署於2016年的行為風險因子調查,全美成年跨性別者佔總人口數0.6%,大約是140萬人。但在一項納入6000多名跨性別者的網路調查顯示,有四分之一的跨性別者曾被拒絕治療,而30%的人因為擔心被歧視而不敢尋求醫療協助。由此可知,當一位跨性朋友想接受醫療諮詢或荷爾蒙治療,經常還需要跨過來自心理或社會因素的層層門檻。
事實上,自1930年代初期,西方醫學發現了男性荷爾蒙與女性荷爾蒙,並進一步從動物實驗中純化,荷爾蒙製劑便開始廣泛地應用於臨床醫學,包括治療性腺功能低下、更年期不適、避孕節育等。而荷爾蒙開始正式用於跨性別領域,可追溯至1950年代,於美國紐約執業的內分泌科醫師Dr. Harry Benjamin;也因為他對於跨性別者的先驅奉獻,被後世尊稱為跨性別之父(The Father of Transsexualism)。荷爾蒙補充用於人體已有60年以上的歷史,醫學文獻中早已累積了許多安全性資訊,雖然嚴格來說每種藥物都有其可能的副作用,但補充跨性荷爾蒙之後,減緩了跨性朋友們的性別不安,提升自我期待,並改善心理健康,卻也是不爭的事實。不過,跨性荷爾蒙造成男性化或女性化的身體改變,有些變化是不可逆轉的,也可能影響生育功能,在補充之前應完成相關諮詢並考慮生殖細胞冷凍保存。除此之外,在早期的跨性荷爾蒙研究中,曾發現一些個案得到乳癌或子宮內膜癌,雖然目前仍缺乏明確的臨床實證,但若過去曾有罹患乳癌等惡性腫瘤的病史,在接受跨性荷爾蒙補充前應與醫師進行充分的諮詢討論。
跨男個案可以考慮補充男性荷爾蒙,主要成分是雄性素睪固酮,每二到四周經由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式來補充,也有皮膚貼片式的劑型。開始補充睪固酮後會有毛髮增生、聲音低沉、皮膚出油長痘痘等變化,可能的副作用包括紅血球增生及肝功能異常、高血脂等,但只要定期追蹤並由醫師調整藥物劑量即可。
跨女個案除了補充女性荷爾蒙外,若尚未接受性腺切除手術,通常還需要合併使用抗雄性素藥物。女性荷爾蒙主要成分是雌激素雌二醇,大多為口服補充,也有皮膚貼片或注射劑型。補充雌激素不影響聲音,但能促進胸部發育,維持骨質健康,及減少鬍鬚等毛髮生長。補充雌激素可能的副作用為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,因此若過去病史有靜脈血栓或心血管、腦血管疾病,使用前應由醫師審慎評估。性腺未切除的跨女個案,通常需合併使用抗雄性素藥物,來降低體內睪固酮濃度,並連帶減少口服雌激素劑量以避免副作用。常用的口服抗雄性素藥物有醛固酮拮抗劑Spironolactone及環丙孕酮Cyproterone;也能選擇注射長效型性釋素類似物來抑制性腺功能,但這類注射藥物的價格較高。Spironolactone是一種常見的降血壓利尿劑,使用這類藥物應定期監測血中電解質濃度以避免高血鉀;Cyproterone則是一種黃體素衍生物,若長期使用應監測血中泌乳素濃度。
在使用跨性荷爾蒙治療之前,其實最關鍵的是了解自身對於性別的認定與期待。跨性個案經由有經驗的精神科醫師及心理諮商專家,廣泛地探索心理、家庭和社會議題,了解性別不安持續的時間,評估外在生理性徵加重性別不安的程度,以及是否合併其他可能干擾治療的精神疾病。並不是每一位跨性個案都必然地追求荷爾蒙治療或是性別肯認手術,有些人可以僅接受心理諮商便達到很好的自我認同與社會適應。因此,不管是否接受荷爾蒙治療,在跨性個案的整體照護中,定期的諮商會談都是最重要的!
撰稿者:劉士嶢(台大兒童醫院青少年醫學科醫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