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芳良老師:「讓這些多元性別的孩子不用再煩惱自己跟別人不一樣,可以過著一般小學生的生活。」

老師在國小任教,過去的教學經驗裡,曾遇過同志、跨性別的學生。她時常問自己,要是能早一點讓多元性別孩子得到理解和關注,不必孤單害怕,那該有多好?

促使芳良老師投身性平教育的契機,正是2011年轟動一時的「真愛聯盟」事件。當時反同組織為了阻擋教育部印製給國中小老師們的多元性別教育「教材手冊」,要求教育部舉辦公聽會;而那四場公聽會直到現在,仍是支持性別平權的一線教師們共同的創傷記憶。

當時,還沒有踏入性平領域的芳良就坐在公聽會現場:「看到教育界的前輩們站在台上一字排開,被台下的反同人士公審,他們雖然顫抖,仍堅定的捍衛他們相信的性平價值,這讓我內心非常激動。」老師於是將教學手冊《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》下載與列印出來仔細研讀,還多印了好幾本送給同為教師的朋友們,希望大家一起教!就像教學手冊裡說的:「對現場老師們的深情呼喚」。老師想回應這樣的深情吶喊。

「如果說性別無所不在,老師的任務就是帶著孩子從文本裡發現無所不在的性別。」芳良老師任教的科目是英文,所有語言的形成裡都有性別。文本中可以舉出很多例子,例如 He wears blue pants. She wears a pink dress. 為什麼男生總是藍色的褲子、女生永遠都是粉紅色的洋裝?老師運用課本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文字,帶著孩子一步步去討論其他可能。

孩子們在學習了一年多的多元性別觀念後,到了四年級時,透過教學時裝類的英文單字,讓孩子用紙、布等素材,拼貼人偶進行一場時裝秀。大部分的孩子在服裝選擇上不再受限於刻板性別,人偶拼貼出了各種繽紛多彩的樣貌,有帥氣的女生也有穿裙子的男生。這是老師得到的最大感動。

分享最後芳良老師說:「對教育工作者來說,教育不是複製錯誤,是思想和價值的傳遞,如果問我們到底追求什麼,其實我們也不過是希望有一天這些『覺得自己不一樣的孩子』,不用煩惱自己跟別人不同,能過著一般小學生的日常生活。」

5月17日「國際不再恐同日」,伴盟特別舉辦「臺加城市論壇:攜手打造跨性別友善校園」活動,芳良老師來到論壇分享她的教學經驗,本篇內容為老師在會上分享的摘要。期盼未來終有一天能如老師所說,多元性別的孩子們不必活在不被理解的孤單與恐懼中,自在展現真實自我!